首页 - 茶道茶艺 > 历代茶具,牛蒡茶的副作用

历代茶具,牛蒡茶的副作用

发布于:2023-12-07 作者:taiyanseo 阅读:78
饮茶网
历代

茶碗 ,是东汉时期的一种茶碗,是一种泥质灰釉陶器,烧制于东汉时期。其形状为弧壁、开浅脚、平底。是拉坯做的,装饰上不存在划痕。利用拉坯时留在坯体上的自然弧线,形成高度的艺术美感。陶器,目前开发最早的产品是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出土的产品,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关于陶器的出现,很多文献里都有部分传说的记载,《吕氏春秋》说:“黄帝有郑涛,昆吾制陶”。103010说:“神农造陶器。”《逸周书》说:“黄帝名叫郑涛。”《史记》说:“神农是碗,轩辕是菜。”到了东汉,瓷器已经有了,陶器烧制技术吸收了原瓷施釉的经验,创造了低温灰釉陶器。到了东汉时期,虽然饮茶和茶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陶碗仍然作为食具和饮具采用,并不存在分离出来单独作为茶具采用。汉代全国的统一,使得全国大部分地区墓葬中的日用陶器和明器的品种和形制都大同小异。东汉时期,成熟的瓷器饮器等器物在江南烧制。这件东汉陶制茶碗吸收了制瓷技术。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日常用具,也是东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饮器,色彩绚丽。三国魏玉北汉许慎《物原》说:玉是“石之美有五德”,认为玉有五性。《说文解字》说:翡翠是一种“润泽有光泽的美石。”在民间,常比喻洁白美丽,纯洁无瑕。在古代,玉器主要用于礼仪、殉道和装饰。玉器作为生活用具始于东汉左右。河南洛阳文物队收藏的三国禹卫杯是一件玉雕的生活用具。主要用来装饮料,是一种高贵的饮茶器具。这个玉杯高13.0厘米,直径5.0厘米。缸为直腹,圆饼形高脚,光感十足,虽无花纹,但切割规整,曲线流畅;打磨后光泽饱满,可见雕刻此玉杯的工匠工艺水平之高。再加上玉杯是由温润洁白的和田玉雕普洱茶功效与作用禁忌琢而成,是不可多得的玉石珍品。玉质的杯子一般不雕花。由于玉石质地坚韧,一般用硬度比玉石高的金刚砂来研磨,用水切割。做玉不叫雕玉,叫雕玉。1700多年前的三国魏朝(公元220-265年)能雕刻出如此精美的玉杯,实在不易。这个玉杯,当时是作为饮用器具的,并不是专门用来泡茶的。中国的专用茶具在汉代就可以找到,但直到隋唐,饮器才脱离饮器。这类情况,即使在今天,也不时可以看到。比如作为吃饭器皿的碗,既可以盛饭,也可以盛酒,作为器皿。同样,它也可以作为喝茶的茶具,更何况是在古代! 禹卫三国杯不仅是一套茶具,也是一种餐具或饮用器具就不足为奇了。北齐白釉莲瓣纹壶以陶罐为盛茶器,两晋南北朝时已有。据《鲁豫《辞海》记载,西晋(公元265-316年)傅贤在《李思教》中说,河南洛阳有陆淑卖茶粥,为便宜之物而破其器皿。《茶经》还引用《茶经》作为金元三三三六零皇帝,一位老奶奶向市场献茶的文书时,市场人出价,文书天天不减。这是东晋时期(公元317-322年)广陵(今江苏省江都市东北)一位老妇人用器具卖茶的故事。也就是说,晋朝时期,至少从东边的江苏江都到西边的河南洛阳,市场上都有茶叶出售。当时民间可以作为盛茶的容器,可以由老妇人单独采用。嘘

这件白釉莲瓣形罐,总高19.0厘米,直径7.5厘米,为单色白釉。腹部圆鼓,足圆,口颈适中,四肩。携带安全方便。值得留意的是,在北朝时期,瓷器还是一种新兴产品,主要为上层阶级所采用,是一种高档消费品。尤其是白釉,很快就问世了。虽然它的形状和装饰是模仿汉代的青铜或陶器,但它仍然是珍贵的瓷器,尤其是白瓷。 坛子上腹的莲瓣纹一般认为是东晋以来才有,但在茶具上可以看到,是最早的历史实物见证。与同类白釉莲瓣罐相比,也是我国最早的茶叶容器。隋白瓷碗碟公元581年,隋文帝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割据局面。隋末大运河的开通,对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故此具有关键的地位。隋末出土的白瓷碗、盘为研究古代茶具的发展,特别是白瓷茶具对唐五代的作用提供了关键的实物资料,其意义十分深远。这件白瓷碗碟由五个碗茶马古道和一个盘子组成。碗呈杯状,大小一致,圆口,深腹,近直壁,足圆。圆盘呈碟形,直径28.5厘米。它下面有三条腿,腿是圆形的。盘子的大小刚好可以盛五个小茶碗,两个很搭配。另外是白瓷同色,釉面光滑,有一种淡雅干净的感觉。历史学家认为,隋朝以前,中国的制瓷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进入隋朝后,北方制瓷业发展起来。目前已发现的许多隋代窑址分布在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他们制作的器具主要是家用电器,当时制作的茶叶有碗、壶、杯、罐等。北朝瓷业的发展为唐代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十年来,在河南安阳和陕西Xi安的墓葬中,陆续出土了部分可以用作茶具的白瓷器皿。这些器物和白瓷碗、盘一样,都具有胎白釉滑的特点,表明当时瓷器的烧制技术已经超过了前代。这件白瓷碗、盘的出土,为研究隋代茶具提供了关键实物。六朝青瓷耳杯这款越窑青瓷耳杯和托,由杯和托组成,是六朝代表性的茶具之一。杯子整体展示

耳形,两端微翘,最长口径为15.7厘米。直口斜腹,腹浅,两侧有近长条扶手,以便于端持。底平,无足。托呈浅盘状,较大,亦无足。杯和托均为一色胎釉,胎色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灰色,质地坚硬细致;釉色为青灰色,釉汁纯净,且有釉上褐色点彩装饰工艺,整体显得古朴敦厚。陶瓷学家一般认为:六朝耳杯,多承汉代陶、铜耳杯,三国、两晋时

的耳杯,腹浅、底小,而东晋时的耳杯,两端稍向上翘,南朝时上翘部分逐渐减少,隋唐时消失。结合越窑釉上褐色点彩装饰工艺等特点来看,这套杯、托很可能是东晋时的作品。

我国的瓷器生产,曾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过程。随着胎料的改进,淘洗技术的完善,烧成温度的提升,釉料配方的改善,高品质的瓷器,在东汉的中晚期,首先在今天浙江的上虞、余姚、慈溪一带烧制成功。历史上,这一带曾属越州辖地,其窑也就称之为越州窑或越窑了。因为越窑烧制瓷器的釉以铁为呈色剂,故釉色呈现青绿或青褐色,遂将这类青釉瓷器简称为青瓷。这件青瓷耳杯、托,是具有六朝时代特征的越窑早期茶具的稀世珍品,对研究我国茶具的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唐青瓷荷叶盏、托

这组荷叶盏、托,为唐代越窑烧制,系青瓷。它由一盏一托组成。盏呈五瓣莲花状,口敞侈,深腹,有圈足;盏托呈四片卷边荷叶状,托中心部下凹形成一定深度,正好与盏的下腹部套合;通体一色青釉,犹如一朵盛开的荷花。荷,亦称莲。《尔雅·释草》中说: “荷,芙渠……其实莲”。在古乐府《江南》中亦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说。它夏季开花,为淡红色或白色,有单瓣和重瓣之分,可观赏,能作药;由根茎膨大形成的藕,是美食,也能入药,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说它“出污泥而不染”,常被看作是洁身自好的象征。 仿荷作盏,用茶怡性,反映了古人的追求。这件荷叶盏的造型端庄清丽,灵秀潇洒,有强烈的装饰美,给人以庄重中不失秀美之感,从而使该件青瓷茶盏更具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

唐瓷茶盏、托

为河南偃师出土的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穆悰墓中的茶具之一, 距今已有1150余年的历史,是唐代中下层官吏的饮茶专用茶具。

这件唐瓷茶盏,一式三件,即由盏、托、盖组合而成,通高为11.0厘米,圈足直径5.5厘米,通高6.9厘米。 盏的内外壁均施以白釉,呈淡青色。这与唐代崇尚茶汤以“绿”为贵有关,认为青色瓷,可使茶汤呈现绿色,有益于茶。盏上的盖,呈倒浅盘形,上有低矮圈足,便于提手握盖。盖表外壁施全釉,釉色白中泛青,而内

壁仅中心部位施釉。盖的最大直径12.0厘米,通高2.7厘米。 托呈浅盘状,下有低矮圈足。除圈足底部外,均施以淡青釉。 托的最大直径9.3厘米,圈足直径为3.5厘米,通高2.2厘米。从整体看,这件唐瓷茶盏、托,全套呈淡青色,色泽调和,符合唐时对茶的审美观。并增加了盖,这是饮茶器具的一种改进,它对注茶和饮茶时的保香、防污、增温,都有较好的作用。但这套饮茶器具,从整体看,托盘似乎偏小, 有人怀疑它可能当初并不配套,或许是下葬时乱中出错所致,但这仅仅是一种猜测,不足为证。

唐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

唐代煎茶,首先要用炉煮水。唐代陆羽在其《茶经》中这样说道: “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又说:“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表明风炉一般由铜、铁,甚至揉泥制作而成。而这件唐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乃是宫廷御用茶具,无论是材料与制作,还是工艺与装饰,都非常讲究,是民间风炉所无法比拟的,它为研

究唐代宫廷茶文化提供了最好的物证。

壶门高圈足银风炉,通高为56.0厘米,盖高31.3厘米,口径17.7厘米,炉身高25.2厘米,全重3920克。通体素净,钣金成型,由盖和身组成。炉盖的顶部有三层银片做成仰莲瓣,并承托锥顶状莲蕾。盖面为半球形,上部镂空,还有两层莲瓣。盖沿有渐收的三层棱台。炉身系敛口,深腹,筒状,平底,圈足,其口沿亦有三层渐收的棱台。腹部上小下大,有稳定感。腹壁分内外两层;内层与炉底铆接;外层亦作圈足。腹的下部有六个壶门,以利通风发火。炉底与炉壁铆接,下焊十字铜片,以承托木炭,供燃烧生火。炉身两侧,各装一个提耳,以便移动。出土时,盖面贴有封签,墨书:“大银熏炉,臣杨复恭” 字样。表明这件高圈足座银风炉,是由杨复恭奉献的。

据查,杨复恭(公元?—894年),字子烙。原为唐懿宗时的一名宦官,福建人。为唐天下兵马都监杨复光从兄。他通文墨,常监诸镇兵。唐僖宗时,因参予镇压庞勋起义有功,由河南监军升为宣徽使,旋为枢密使。后因黄巢起义军克攻长安(今陕西西安),僖宗逃居兴元,杨氏代田令孜为左神策中尉。僖宗回长安,任观军容使,封魏国公。后定策立昭宗,专典禁兵,操纵朝政。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 被迫致仕,后为李茂贞擒杀。由于杨复恭深得唐懿宗、僖宗、昭宗宠爱,职位显赫,因为,在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 正月初四在封闭法门寺佛塔地宫时,在对佛供俸的“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之中,杨复恭的高圈足座银风炉也就赢得了一席之地。它为熟悉茶在唐代贵族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五代青瓷鹦鹉纹提梁壶

青瓷鹦鹉纹提梁壶,通高14.6厘米,器身和口流略残,是五代越窑制品。胎质呈浅灰色,器型规整,胎器薄,施釉处釉薄而匀,明显与唐代越窑不同;壶腹刻鹦鹉纹,从刻划纹样,造型特点来看,仍不失有大唐遗风。

这件提梁壶,腹为圆球状,宽大、方便,造型庄重,技艺高超。肩部两侧各设方形提梁孔座,形纽间镂轴孔,是美观实用的饮茶用器。鹦鹉刻划纹,线条简洁。咱们常见的五代越窑青瓷器物,繁缛的刻划纹样很少见;青瓷的特色是致力于造型上的秀美和青釉的色泽特征。

北宋牙白刻花莲花茶盏、托

牙白刻花莲花盏、托,是北宋定窑早期产品,也是定窑的代表作品,很有收藏价值。

这件盏、托,口径为11.8厘米,盘径为18.9厘米,用白瓷烧制而成。在器身上,采用刻花装饰,花纹为莲花。一般认为,定窑的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和印花三种。花纹有莲花、缠枝、塘荷、牡丹、萱草、水波,以及游鱼、龙、凤、鸳鸯等纹饰。依据现存世的定窑实物器具分析,早期作品多采用刻花、划花、装饰,花纹亦渐增多,从装饰和花纹来看,这件盏、托可能是北宋早期的定窑茶具产品。

人们不难发现这件茶盏的口沿,露有胎骨,成为毛口,俗称芒口。其实,这是定窑工匠们为适应生产所需,发明了覆烧工艺的结果。覆烧,就是烧制时将盏、盘等器物倒过来,使口部向下。而每件器物间,在口沿部分用未经焙烧的耐火泥作成支圈间隔,层层相叠,故称覆烧。其优点是节省空间,产量增加;又能充分利用热能,节约燃料;还可使器物烧制时受热和收缩均匀;同时能使器物底部满釉,增加美感。至于芒口的缺陷,定窑的匠师往往以金、银、铜圈镶在口沿上,作为装饰,既弥补覆烧带来的不足,又增加了美观,显得更加豪华尊贵。

宋青白瓷狮子钮盖茶壶

青白瓷狮子钮盖茶壶是宋代江西景德镇窑烧造的。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产品,古文献中有“饶玉”之称。这件壶的通高为19.7厘米,釉色白中带青,晶莹碧透,玻璃质强。壶的造型别致,钮盖上的盖顶捏塑了一只狮子形钮,使壶更有生气。壶,在宋代一般作为饮料盛具的通称,不仅作饮茶用器具,也作饮酒器具用。“饮”这个词,中国古代就是指茶水和酒。宋代的饮茶方法,与明代以后的饮茶方法不同,明人用壶沏泡茶水饮用,而宋人把壶多作为盛放已制好的茶水或装沸水用。宋代瓷壶的造型大都仿金属器的特征,壶体一般都较高而瘦。宋代景德镇产的青白瓷茶壶也保持了这个特点。

标签: #普洱茶沱茶 #荷叶茶的作用 #玫瑰花茶一次泡几朵 #武夷山牛栏坑肉桂

相关文章

  • 茶艺师的手比脸更珍贵,福建铁观音价格表

    茶艺师的手比脸更珍贵,福建铁观音价格表

    茶艺师的手比脸更珍贵去茶楼喝茶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茶艺小姐自然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宛如一曲恬淡的音乐,又如山涧流淌的小溪。举手投足间,用女性特有...

    2023-04-16

  • 谷雨茶-雨生古柏茶的清香,苦荞茶

    谷雨茶-雨生古柏茶的清香,苦荞茶

    喝玫瑰花茶的好处谷雨茶:雨生古柏茶的清香再过两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谷雨的意思是“雨生百谷”。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当太阳到达经度3...

    2023-04-16

  • 品茶、观莲、赏花,凤凰红茶

    品茶、观莲、赏花,凤凰红茶

    品茶、观莲、赏花今年盛夏,我邀请我的茶友李哥去河北省安新县,好好游览我最喜欢的白洋淀。逛了几个景点,撑船的姑娘告诉咱们:去莲花湖边的茶馆,在水边品茶...

    2023-04-16

  • 错误的泡茶方法,茶多酚的功效与作用

    错误的泡茶方法,茶多酚的功效与作用

    祁门红茶错误的泡茶方法习惯浸泡茶.一杯浓度适中的茶一般需要大约10克茶叶。有的人喜欢泡浓茶,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对胃肠刺激...

    2023-04-16

  • 喝中草药茶走“性福”之路,铁观音的发源地

    喝中草药茶走“性福”之路,铁观音的发源地

    喝中草药茶走“性福”之路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无论男女老幼皆有饮茶的习俗,并且形成了历史悠久、闻名世界的中国茶文化。现代科学证实,饮茶有益于健康,并...

    2023-04-16

  • 世界上哪里不存在爱喝茶的人?,胖大海的功效与作用

    世界上哪里不存在爱喝茶的人?,胖大海的功效与作用

    世界上哪里不存在爱喝茶的人?13岁时,我第一次战战兢兢地喝下了茶。那次,我在潮汕老家与小学班主任一起去拜访一位大官。主人态度不冷不热,随手砌了一壶茶,...

    2023-04-1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