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养胃茶,洞庭碧螺春茶
2023-04-16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中国历代文化的结晶。许多人喜欢古代陶瓷艺术,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何识别它们。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比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伪,首先要对几千年来中国各地的陶瓷制作有所了解,然后才能从胎质、釉色、形制、纹饰、风格甚至重量等方面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能够刻苦学习,循序渐进,完全可以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定方法。现就古陶瓷的鉴定方法介绍如下:根据不同陶瓷胎质和釉色的特征判断,一般来说,从胎质和釉色可以看出年代和窑口。如四千年前的商周青瓷,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胎灰白色、灰褐色,胎硬,瓷化程度高;其釉色青绿,釉层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在当时,上釉的方法是用来上釉的。再比如,五代的釉色是天青。相传五代后期的柴世宗,指雨后的天空,对向他要御瓷釉色的官员说:“雨后天蓝云破,此色为未来。”所以五代的瓷釉定为天青。这种釉光亮润泽,釉薄,绿中带着淡淡的蓝色。再比如宋代龙泉窑的梅青釉。这是宋代龙泉最好的颜色,是青釉的代表作。其颜色堪比高档翡翠。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璃化程度高,釉面无条纹,质如玉,其颜色与生长在李树上的“梅”相似。明代永乐、清代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釉色各具特色。永乐时期以白釉最为著名,珐琅彩厚,润如堆脂,纯白如玉,釉面光亮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厚薄不均。比如在强光下,我们可以看到釉面趋于粉红色、肉红色或虾红色。这个特点是其他瓷器没有的。虽然明朝宣德年间与明朝永乐年间时凤凰单枞茶间接近,但瓷器釉色却有很大不同。同样的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期,大规格刀具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点,俗称“火石红斑”和锈斑。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仿宣德瓷,没有这个特点。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釉面洁白、纯净、细腻、坚硬。与不同朝代的同类器物相比,它的胎体是最重的。此外,这一时期同一件器物上常施两种白釉,器内、口边、外底施粉白釉,釉层较薄,往往导致釉收缩黄芪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小;在底部,空白轮胎上有螺旋痕迹。坯体施釉青釉,其釉色光亮润泽,胎釉结合性极强。一器施两种釉,这是清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掌握各朝代瓷胎和色釉的主要特征,是我们鉴定古陶瓷年代和窑口的可靠依据。
相关文章
2023-04-16
2023-04-16
2023-04-16
2023-04-16
2023-04-16
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