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文化 > 【万万没想到】关于屋瓦的诗句

【万万没想到】关于屋瓦的诗句

发布于:2023-02-22 作者:茶叶街黑旋风 阅读:55

该文由饮茶网用户分享:万万没想到,关于屋瓦的诗句和关于屋瓦的诗句有哪些,关于屋瓦的诗句和名言等等详细介绍。

1.关于 瓦的诗句

《梅花绝句》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万瓦清霜夜漏残,小舟斜月过兰干。

老来一事偏堪恨,好看梅时却怕寒。

《书感》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舞非得谱拍拍错,行未知津步步危。

劫石消磨会当尽,太行突兀乃可移。

清晨瓦釜煮藜粥,遥夜地炉烧豆萁。

此中正自有佳处,区区外慕宁非痴?

《颂证道歌·证道歌》

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

恨不灭除令瓦碎,百计千方来逞怪。

熙怡端坐古峰头,设若归依还自拜。

《偈颂一百零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索寞芝峰,赏元宵节。

佳宾到来,如何铺设。

能挑海底灯,细剪山头月。

东山瓦鼓歌,堋八剌札,

不是知音向谁说。

《点绛唇·瓦湿鸳鸯》

年代: 宋 作者: 赵长卿

瓦湿鸳鸯,夜深霜重江风冷。月华明映。清浸梅梢粉。漏断寒浓,惹起当年恨。君休问。雁飞欲尽。没个南来信。

《望海潮·秦峰苍翠》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洲。

2.形容瓦片的诗句

《别冯使君》贯休

【瓦】砾文章岂有媒,两三年只在金台。

本师头白须归去,太守门清愿再来。

皓皓玉霜孤雁远,萧萧松岛片帆开。

从兹林下终无事,唯只焚香祝上台。

《题明公房》齐己

寺北闻湘浪,窗南见岳云。

自然高日用,何要出人群。

【瓦】滴残松雨,香炉匝印文。

近年精易道,疑者晓纷纷。

《江上遇疾风》张九龄

疾风江上起,鼓怒扬烟埃。

白昼晦如夕,洪涛声若雷。

投林鸟铩羽,入浦鱼曝鳃。

【瓦】飞屋且发,帆快樯已摧。

不知天地气,何为此喧豗。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韩愈

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

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3.形容“瓦片”的诗句有哪些

1、横江词(六首其一)(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2、重过圣女祠(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3、解语花(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4、绮寮怨(周邦彦)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映水曲,翠瓦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5、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6、骊宫高(白居易)

高高骊山上有宫,

朱楼紫殿三四重。

迟迟兮春日,

玉甃暖兮温泉溢。

袅袅兮秋风,

山蝉鸣兮宫树红。

翠华不来岁月久,

墙有衣兮瓦有松。

吾君在位已五载,

何不一幸乎其中?

西去都门几多地,

吾君不游有深意。

4.形容屋顶的诗句有哪些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释义: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李白《妾薄命》

释义:汉武帝曾经十分宠爱阿娇,为她筑造金屋让她居住。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梅尧臣《陶者》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陶渊明《读山海经》

释义: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王维《春中田园作》

释义: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释义:远处山上的枫叶朦胧色淡,麦田边的小屋显得很孤独。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李端《听筝》

释义: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李白《乌夜啼》

释义: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苏澈《怀渑池寄子瞻兄》

释义:曾经做过渑池主簿百姓知否?还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题壁诗。

5.关于屋顶的诗句

《屋顶上的猫》

张庆超

这个春季,

离宋很远

这不是屋顶,

这是梁山

我的箭法,很好。

射敌百发百中,对爱

一筹莫展

我不是花猫

我是花荣

被那只发情的花猫

逼上屋顶。

对于爱,她是无罪的

她有爱的权力,

她甚至是可歌可泣的。

只是她的箭

洞穿春风后

已被我稳稳的接住

而我的那张弓

已遗失在宋

我知道,如果

屋顶的每一片瓦

竖起

都是一支盾

但我不能啊

我不能用盾

遮拦爱情

我选择

这屋顶

只表明

对于爱

我也有

我自已的选择

我自已的盾

这同时

也说明

一只猫发情

对于无辜的

另一只

不亚于

大兵压境。

而此刻

屋内的人

正在酣睡

而爱情

正蹑手蹑脚

奔走在选择的屋顶。

6.形容瓦片的诗句

《别冯使君》贯休【瓦】砾文章岂有媒,两三年只在金台。

本师头白须归去,太守门清愿再来。皓皓玉霜孤雁远,萧萧松岛片帆开。

从兹林下终无事,唯只焚香祝上台。《题明公房》齐己寺北闻湘浪,窗南见岳云。

自然高日用,何要出人群。【瓦】滴残松雨,香炉匝印文。

近年精易道,疑者晓纷纷。《江上遇疾风》张九龄疾风江上起,鼓怒扬烟埃。

白昼晦如夕,洪涛声若雷。投林鸟铩羽,入浦鱼曝鳃。

【瓦】飞屋且发,帆快樯已摧。不知天地气,何为此喧豗。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韩愈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7.关于乌篷船的诗句

宋 程垓 【蝶恋花】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

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

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

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俊游改作乌篷小

清 朱彝尊 【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七】

酒市茶寮总看场,金风亭子入春凉.

俊游改作乌篷小,蔡十郎桥低不妨. 宋 陆游 【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 】

药物扶持美食眠,镜湖仍遇素秋天.

一年强起归犹健,百口相看喜欲颠.

碧瓦朱甍无杰屋,乌篷画楫有新船.

道山顶上虽清绝,万顷烟波始是仙.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宋 陆游 【鹊桥仙 】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日下船篷人未起 唐 殷文圭 【江南秋日】

水国由来称道情,野人经此顿神清.

一篷秋雨睡初起,半砚冷云吟未成.

青笠渔儿筒钓没,蒨衣菱女画桡轻.

冰绡写上江南景,寄与金銮马长卿.

——缆却扁舟篷底睡.

唐 李珣 【南乡子】

云带雨,浪迎风,

钓翁回棹碧湾中.

春酒香熟鲈鱼美,

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 唐 温庭筠 【南湖】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篷艇”即现在的乌篷船,“南湖”即浙江嘉兴南湖)

——一篷秋雨睡初起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唐 温庭筠 【南湖】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篷声夜滴松江雨,菱叶秋传镜水风.

唐 温庭筠 【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

钓轮形与月轮同,独茧和烟影似空.

若向三湘逢雁信,莫辞千里寄渔翁.

篷声夜滴松江雨,菱叶秋传镜水风.

终日垂钩还有意,尺书多在锦鳞中.

唐朝二十四茶具,唐朝茶具如何繁荣发展

DAY1

皈依、发心

桑吉秋当措窍拉

香且瓦德嘉森且

让沿敦呢囸(ri)哲穴

香且森呢洁巴杰

(三遍)

四无量心

森坚得当丹杰结

德锕根当抓瓦效

得当达德门抓样

秋根年涅多巴效

(念三遍)

金刚七句祈祷文

哦坚耶杰呢香灿

巴玛给萨东波拉

扬灿窍格乌哲尼

巴玛炯内义色札

括德宽卓芒布果

切杰吉色达哲基

辛基洛穴夏色所

格热巴玛色德吽

(念三遍)

DAY2

大圆满龙钦心髓往生法

哎玛吙

让囊楞哲达巴冉绛样

果巴囸作得瓦坚杰样

让涅杰怎多杰南较玛

压结夏尼玛萨哲托怎

压尼多塔宣僧南跨惹

得耶空威匝沃玛

瓮茶大涅赞把拉

东桑奥杰沃格坚

雅内苍沃内色哈

玛内得奥惹巴耶

酿嘎策基加波当

龙格特雷匠基威

热巴舍耶玛波萨

学卧哲刚赞杰当

桑吉囊瓦塔耶呢

灿辉作波彭波萨

阿弥陀佛圣号(七遍):

炯丹迪 得银夏巴 扎炯巴扬达巴 作波桑吉

滚波奥华德 美巴拉 香擦洛 窍多 嘉森且奥

day3

哎玛吽!

内让囊敦杰奥门纳

耶达吉加各彻波龙

嘉根迪匝沃喇嘛呢

格塔玛玛银当咪利

华桑吉囊提噢卧犹

耶木给洞威所瓦得

蓝颇瓦炯瓦辛基洛

内奥门卓巴辛基洛

央秋给嘉萨仁巴效

(整体唱三遍,最后四句再唱三遍,然后最后一句再唱三遍)

舍 舍 舍 舍 舍

(心中念五遍”舍”)

贺嘎 贺嘎 贺嘎

炯丹迪 得银夏巴 扎炯巴扬达巴 作波桑吉 滚波奥华 德美巴拉 香擦洛 窍多嘉森且奥(重复七遍)

Day 4

桑吉奥华美拉香擦洛

哦坚巴玛炯内拉所瓦得

珍钦匝沃喇昧特吉荣

匝瓦杰波喇昧蓝纳仲

囸(ri)蓝颇瓦炯瓦辛基洛

涅蓝颇威跨效卓巴辛基洛

达所德内才扑杰玛塔

得瓦坚德洁瓦辛基洛

(整体唱三遍,最后一句再唱三遍)

舍  舍  舍  舍  舍

(心中念五遍”舍”)

贺嘎 贺嘎 贺嘎

炯丹迪 得银夏巴 扎炯巴扬达巴 作波桑吉 滚波奥华 德美巴拉 香擦洛 窍多嘉森且奥(重复七遍)

day5

哎玛吽!

辛德嗡擦奥华美衮当

特杰钦波夏多特钦托

达所贼结耶基所瓦得

囸蓝颇瓦炯瓦辛基洛

达所南耶且沃迪雄才

南希得钦颇瓦辛基洛

(整体唱三遍,最后一句再唱三遍)

舍  舍  舍  舍  舍

(心中念五遍"舍")

贺嘎 贺嘎 贺嘎

啪德  啪德  啪德 啪德 啪德

长寿佛心咒

嗡阿玛囸呢则万德耶娑哈

(此句重复108遍)

Day6 回向

 

蒋华华悟结达钦巴当

根德让波得扬得银得

得达根杰吉色达洛穴

给瓦德达坛加囸德噢

迪僧夏波嘉瓦坛加基

噢瓦刚拉窍德锕巴迪

达格给沃匝瓦德根匠

让波效穴囸德噢瓦杰

门蓝嘉波德达窍格作

塔耶卓瓦根拉潘学匠

根德让布坚波永哲得

安松内南玛利东瓦效

成就所愿誓言

桑吉格僧尼波辛拉当

秋涅门杰定波辛拉当

根登么学登波辛拉基

结达噢瓦门蓝哲巴效

成就所愿咒

达雅塔 班赞哲雅 阿哇波达呢娑哈

莲师心咒(三遍)

嗡阿吽班匝儿格热巴玛色德吽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这是唐代茶圣陆羽根据 《神农本草》 提出的主张。一直以来,茶圣的观点得到了后代爱茶者和茶学研究者的认同和支持。根据现有历史资料记载分析,茶叶在唐朝以前,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种植生产和饮用的局面,主要集中在巴蜀和江南部分地区,北方饮茶人数较少,除了达官贵族外,老百姓几乎没有饮茶的习惯。

但这一情况,在唐朝时期得到了明显的改变,尤其是盛唐以后。茶叶的种植面积迅速从四川、陕西、河南扩展到长江中下游的浙江、安徽和华南的福建、广东及广西等地,全国有8个道43州44县产茶,按照今天的地域划分,大约有13个省份普遍种植茶树。根据资料记载,唐朝(793年)茶叶总值为四百万缗,茶叶产量八十万担,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唐朝时期茶叶年产量大约4万吨,人均茶叶消费量1.76千克。由此可知,唐朝茶叶产量有了巨大的发展。随着老百姓饮茶之风日盛,茶叶品饮方式方法也得到了极大改变,由茗菜煮粥阶段变成煎茶为主,并形成了一整套专门泡茶器具。 今天,予言茶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唐朝茶具的发展史。

一、茶具的雏形和起源

古人云: “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 ,说明饮茶与茶具之间的紧密关联。按照现代科学解释,茶具即为饮茶的用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盏等等。古人将茶具称之为“ 茶器 ”,或者叫“ 茗器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在 《日知录》 里提出: 自秦人取蜀,始有茗饮之事 。先秦以前,茶叶主要是生嚼或者“ 茗菜煮粥 ”,还没有专门的茶具,茶叶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药用和食用方面,加工制作依靠厨房烧菜或煎药器具。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茶具的记录,出现在西汉初年的王褒 《僮约》 中, “脍鱼炮鳖,烹茶尽具” “牵犬贩鹅,武阳买茶”

这是全世界历史上最早关于饮茶、买茶和茶具的记载。换句话说,从秦汉时期,专门用来饮茶的器具开始出现。不过总体而言,在唐朝以前,专门用来饮茶的茶器并不多见,应用范围也比较狭窄。大多数情况下,贵族阶层仍然以食器或酒器当作临时饮茶器具使用。比如说在南朝卢琳的 《四王起事》 中记载: “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承茶,夜暮上之,至尊饮以为佳” 。意思是说晋惠帝回宫以后,太监用瓦罐盛茶给他喝。由此可见,在当时还没有专门的茶具出现,皇帝喝茶都用盛菜饭的瓦罐。

另外,在唐朝以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专业茶器,也跟当时的饮茶习惯有关。东汉末年三国张揖 《广雅》 记载: “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葱芼之……” ,这说明三国时期,饮茶方式还比较粗放,属于羹饮的范畴,即喝茶前先用火烤热茶饼,研成细末放到瓷器或者瓦罐中,用沸水冲调,而且还要加入生姜、蒜末等调味品,调成一碗茶汤。用我们今天的标准来看,这种饮茶方式完全不是喝茶,而是餐前餐后的例汤。

但是,随着茶叶生产和饮用的普及,饮茶器具开始脱离酒器和食器的范畴,成为专门茶器。从历史节点上来看,专门茶器大规模出现的时间,应该在隋唐时期,尤其是经历盛唐的茶叶大发展大繁荣以后,茶具迎来了属于自己的 “大时代”

二、唐朝茶具的繁荣发展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 《茶具十咏》 中,曾专门针对茶具问题进行过探讨,并且指出唐朝茶具一共有10种,分别是“ 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其实,从我们现代观点看,皮日休将茶叶种植、生产工匠、泡茶场所和煮茶活动都包含着在茶具内,并不十分科学。但归结到当时茶文化处于萌芽起源阶段,分类还没有细致深入,也可属于正常现象。

公元780年,一代茶圣陆羽撰写的世界是第一部茶学专著 《茶经》 问世,成为影响世界茶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在第四篇 《茶之器》 中,陆羽专门介绍了一整套饮茶器具,数量达到24种之多。具体来说,分别包括:风炉、筥、炭挝、火筴、鍑、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鹾簋、熟盂、碗、畚、札、涤方、巾、具列、都篮等。 《云溪友议》 云:“ 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 ”,这时候的茶器已经摆脱酒器和食器单独存在。

为何唐朝饮茶需要如此之多的茶器呢?归根结底,这与当时茶叶加工制作方法及饮用方法有关。众所周知,唐朝茶叶加工主要采用蒸青团茶做法,根据陆羽 《茶经》 记载,茶叶主要依靠“ 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在饮用的时候,先将团茶放置在火炉上烤热变成赤红,然后将其斫开打碎,用碾研成细末,用罗合过罗,到处茶则确定茶叶份量,再倒入壶中,用水煎煮。如此繁琐复杂的喝茶方式,必然会使用更多的器具来辅助。这就是为何唐朝茶器众多的原因。

在陆羽二十四茶器中,大部分茶具材质均为竹木制品,比如说 “夹以小青竹为之” “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臼” “筥以竹织之”、“水方以椆木、槐、楸、梓等合之”、“竹筴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 等等。这种竹木制品材料来源比较广泛。制作起来相对简单,省时省力,且污染小,无异味,成本低,因此受到民间老百姓的喜爱。即使到了今天,竹木茶具,仍然是爱茶者最爱器具之一。当然,除此以外,唐代茶器的另一个重要材料来源就是陶瓷制品。唐代是我们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白瓷和青瓷成为当时最出名的瓷器,号称“ 北白南青 ”。

而饮茶风气的盛行,尤其是贵族阶层对茶器品质的要求极高,极大的刺激了瓷器的大发展大繁荣。所谓“ 美食不如美器 ”,茶具除了作为饮茶用具的实用价值外,还有更多的文化鉴赏和收藏价值。陆羽最爱越窑青瓷,他认为饮茶器具“ 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 ”但实际上,唐朝瓷器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北方的邢窑、曲阳窑、巩县窑,南方的景德镇窑、长沙窑、邛崃窑等,也在大量生产茶具。

另外,唐朝茶具还有一部分采用金属、陶土、石器制作,比如上世纪80年代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鎏金茶具,被证明是唐僖宗供奉,堪称极品。而风炉、鍑和炭挝等器具,同样采用铜铁等金属材料制作。当然,民间也会采用陶土烧制相对粗糙的茶器,用于日常生活所需。

三、从诗词中探寻唐朝茶具文化之美

唐朝是我国诗词文化的高光时期,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等众多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几百首经典文学诗歌作品。这其中,有很对与茶叶、茶器和饮茶相关的诗词。比如,唐代诗人陆龟蒙 《零陵总记》 中就专门提到了茶器:“ 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 ”白居易也不甘落后,“ 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 ”当然,更多诗人在饮茶的时候,更加细致描写了各种茶器的用途和美好之处。

唐代诗人对茶鼎的描写最多,皮日休在和陆龟蒙唱和诗中就专门有一首诗叫 《茶鼎》 。另外,诗僧皎然在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中写到: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中也云: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 根据全唐诗统计,唐朝诗人写茶鼎的诗歌不下数十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茶鼎是煎茶时最重要的工具。

其次,唐朝煎茶之前的碾茶捣碎程序,也是诗人最喜欢描写的场景之一。唐朝诗人皇甫冉在 《寻戴处士》 中说, “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 郑遨 《茶诗》 有云:“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根据陆羽 《茶经》 记载: 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 。因此,捣茶是唐朝研磨茶饼的主要方式之一。碾茶以动衬静,以捣茶声写饮茶静思之美,即使记录茶事活动,更是诗情溢美。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饮茶器具是诗人最爱,即茶碗和茶瓯。白居易云“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刘禹锡诗云“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孟郊也说,“ 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因为茶碗和茶瓯是诗人品茶的主要器具,自然而然会受到重视和喜爱。唐代瓷器制品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为代表,素有“ 南青北白 ”之美誉,最受喝茶人的喜爱。所以,在诗词中,对青瓷和白瓷茶碗的描写最多。

唐诗对茶具的描写,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考资料,另一方面更是体现了唐朝饮茶文化的盛行和茶具的兴盛发展。总而言之,唐朝茶叶生产加工的发展,刺激了茶具和茶文化的繁荣。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屋瓦的诗句全部的内容,如果想了解关于屋瓦的诗句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