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道茶艺 > 谈茶与禅,红茶馆加盟

谈茶与禅,红茶馆加盟

发布于:2023-12-07 作者:taiyanseo 阅读:85
饮茶网
谈茶与禅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从“茶禅一味”、“茶禅一体”的起源和内涵、禅与饮茶、禅与种茶和制茶禅与饮茶的向外传播四个方面揭示中国茶与禅的关系。【关键词】茶;禅;中国【中图分类号】 G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 7710(2003)03- 0042- 02佛教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佛教的传播,茶叶是僧人坐禅修行不可缺少的饮料,两者密切相关。佛教僧徒谓“茶禅一味”、茶禅一体”,又说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为不发(抑制性欲)之药。它有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雨前茶什么意思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传播茶文化,为中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及传播立下不世之功。1。佛教的兴盛与饮茶的传播”,中国茶文化的总体思潮是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而佛教精神则强调幽怨与沉默。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从汉代传入中国,被朝廷和贵族用来祈福、长寿、多子多孙或太平。佛教徒饮茶最早出现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利用佛教麻醉老百姓,作为一种统治技术。此后历代都愿意采用,佛教也故此发展起来,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体系。禅宗提倡与其他传统文化的普遍交流与协调,这使得茶文化在唐代得到了迅速发展,饮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佛教在茶中注入了“静”的思想,饮茶者期望通过饮茶将本人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中获得美的律动和心灵的启迪。在茶中获得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据说喝茶的时候可以得到启示。当你在茶中悟道时,佛和茶是相连的。中国的“茶道”一词最早是由禅僧提出的,它将饮茶的技艺提升到了一个精神层面。唐代佛寺经常举行大型茶会。在茶会上,人们谈论佛经和茶道,写诗,使佛教规则、饮茶和佛经与佛教和生活观念相结合。于是,“茶禅一味”和“茶禅合一”的理论应运而生。唐代禅宗的著名案例“赵州有茶”,就是“茶禅一味”的表现。103010卷4详细叙述了这件事,说河北赵州(赵县)有一座柏林禅寺,那里有一个叫从年禅师的和尚,他叫赵州。问新和尚:“你来过这里吗?”答:“我去过。”赵州道:“去吃茶!”问另一个和尚,回答:“没到。”赵周又说:“去喝茶!”后院问:“你为什么去叶韵——喝茶?你为什么不去叶韵——喝茶?”赵州打电话给医院老板,医院老板答应了,赵州说:“去喝茶。”赵州对这三个区别的回答是“饮茶”,体现了茶道与禅定的默契,意在消除文人的妄想,即“佛理皆通,不可思奇”。不管有不存在来过,或不认识,只要真心“有茶”有一颗平常心,就能进入“茶禅”和“茶禅融合”茶与禅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方法,两者都是着眼于主体的感受,都必须深品。喝茶需要心平气和地品尝,有条不紊养颜茶地啜饮,这样环境和心灵才能安静、宁静、安宁。冥想时,要心平气和地欣赏,留意专注和勤奋,直接指向本人的心灵,才能安静、和谐、宁静。品茶是禅修的前奏,禅修是品茶的目的,两者完美结合。茶禅共同追求精神境界的净化和升华,从而开辟了茶文化的新路。在民间茶道方面,帝王茶道难循,佛寺茶道易为常人所接受。所以对佛教作用很大。2.佛教与饮茶自释迦牟尼以来,关键的佛教实践之一就是冥想。请求你独坐,头挺直背,“不动,不抖,不铁面无私”,90天不能在床上睡觉。还规定中午以后不吃东西,不喝酒,不吃肉。 不仅有提神、缓解疲劳和嗜睡,还有养神的茶,成为禅宗僧侣必不可少的饮料。禅僧坐禅时,每次烧香都要喝茶,一天喝四五十碗。喝茶有助于冥想和面对面觉知的神奇效果,越来越多的僧人体验和感受到了。《五灯会元》年的唐朝,泰山灵岩寺降魔藏“学禅保持清醒,晚上不吃东西,都允许他们喝茶,人们本人照顾本人,做饭和德拉

在部分寺院前,有“送茶僧”在回师为游客奉茶。寺内的茶也有很多名字,如供奉祖先、菩萨、祖先的“迪恩茶”,依受戒年数先后啜饮的“杰拉茶”,全寺僧人共享的“普洱茶”。禅僧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喝茶,然后拜佛。饭后,咱们也先喝茶,然后做佛事。每天在佛、祖、灵面前上茶也是丛林里的规矩,新领导主持金山时还会举行点茶汤的仪式。茶道、点茶和喝汤后来被纳入佛教仪式。西藏禅茶的方法令人惊叹。五块优质砖茶值一两银子,茶壶全是银子。喇嘛漆桌上的茶壶和碗都是碧玉做的,配上金色的茶托,美轮美奂。尤其是卡万巴雍和宫的饮茶器具更为精美。这座寺庙是一个宗教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僧侣和尼姑聚集在一起。僧侣们经常举行盛大的茶会旅行。僧侣的信仰是真诚的。他们用茶招待所有喇嘛,每人一杯茶,共计8000杯,价值50两银子。仪式是:喇嘛们排成一排,穿着庄严的长袍安静地坐着,年轻的僧侣拿出热气腾腾的茶壶,捐赠者向地面鞠躬,并分发给所有僧侣。与此同时捐赠者唱赞美诗,富有的巡回僧侣和茶与小吃或牛奶酪。3.佛教、茶叶种植、制茶唐芳桥在等《封氏闻见录》:“敦煌(东汉佛教由此传入),西晋末年僧尼,不畏寒暑,每日取小石(药丸)饮茶一升”表演冯氏表演。

闻见记》:唐玄宗开元年间,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人兴禅教,学禅方法主要不睡、不吃晚餐,只许饮茶,禅僧各自备茶,到处煎饮。茶既可却睡,又可充饥,加之高山寺庙,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所以自南北朝始,山上建立无数寺庙,寺院都垦荒植茶,凡高册寺院皆僧尼开辟茶园,僧尼还要参加种茶生产以满足僧尼日常坐禅的需要。

由于佛教迷信思想泛滥,制茶必先坐禅拜佛,南宋胡仔《笤溪渔隐丛话》:“顾渚涌金泉,每造茶时,太守先祭拜,然后水渐出,造贡茶毕,水稍减,至负堂茶毕,已减半,太守茶毕,遂涸,盖常时无水也”。古今名茶都是长在名山上,名山名茶相得益彰,其中大多数为贡茶,并且是高山寺庵中僧尼精心创制的如,碧螺春(碧萝春)茶,产自江苏洞庭山碧萝峰,原名“水月茶”,因洞庭山水月院山僧首先制作而得名;乌龙茶的始祖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为武夷寺禅僧制作的最佳;著名的顾渚山的贡茶紫笋,最早产自吉祥寺;乾隆最爱饮的君山银针则产自君山自鹤寺等等。

古时名茶,至今犹在的,乃有相当一部分源于佛寺茶园,如黄山松谷庵、吊桥庵和云谷寺的黄山毛峰、东山洞庭寺的碧螺春、杭州龙井寺的龙井、徽州松萝庵的松萝、武夷天山观的大红袍、蒙山智炬寺的蒙顶云雾、庐山抬贤寺的云雾等。

古时佛寺出产名茶而今失传的有许多,据古书记载的有苏州虎丘寺、丹阳观音寺、杨州大名寺和白塔寺、杭州灵隐寺、福州鼓山寺、天台雁岩天台寺、泉州清源寺、衡山南岳寺、西山白云寺、建安北苑凤凰山能仁院、南京栖霞寺、长兴顾渚吉祥寺、四川唐应灵县金山寺、绍兴云门寺、丹徒招隐寺、江西宜慧县普利寺、洞山寺、及岳阳白鹤茶产地立鹤寺僧园等。

4、佛教与饮茶风俗向国外传播

诞生在中国的“茶禅一味”、 茶禅一体”这一文化思想与哲学观念,后与佛教、饮茶一起传到日本。

隋场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日本使者带来僧徒十人,翌年,日本派留学僧、学问僧从随中国使者裴世清来中国。据日本史书记载,茶与佛教不能分离。最早是在奈良时代•圣武天平元年 (公元729 年,即唐玄宗开元十七年,正是我国佛教盛行的年代)4月8日召100僧侣入禁廷,讲《大般若经》4d,第二天行茶赐百僧。枑天皇廷历二十四年 (公元805年即唐顺宗教永贞元年),传教大师最澄来中国留学、带回茶籽试种于江州坂本,并以十斤装茶叶1箱送给海空弘法大师。海空来我国又带回茶籽试种,奉与嵯峨天皇。

公元805年后,日本高僧荣西禅师两次来我国留学后,回国时带回了许多经书与茶种,曾著《吃茶养生记》一书,将饮茶与修禅结合起来,在饮茶中体味清虚淡远的禅意,此书成为日本茶道的理论依据,日本茶道也故此而发扬光大。

印度喜马拉雅山古时是不产茶,但移栽中国茶树后,发展很快,茶树原生于我国云南,由云南推广到缅甸边缘地区,这两个地区在佛教史上渊源甚古,云南大理曾经印度阿育王的佛教领土,佛教思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下的尼泊尔。自高山而平地,茶与佛教的传布,原为同一路线,此亦所谓“茶佛一味”。

从朝鲜栽茶的起源来看,也是如此,李朝时代的《东国通鉴》说:新罗兴德王时,遣唐大使金氏,蒙唐文宗帝(在位公元827年至840年)赏赐茶籽,公元 828年种于金罗道的智异山”。新罗真兴王五年(公元544年,即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就已创建智异山华严寺,栽种茶树。在朝鲜历史上,高句丽,三朝时代受中国茶文化的作用很深。

中国茶文化与佛教的历史渊远流长,它们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在咱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它对弘扬中国民族文化,提升民族素质,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标签: #百年普洱 #龙井的功效与作用 #枸杞茶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